習近平總書記綠色發展“十談”發布日期:(2016-4-14) 點擊次數:4654 |
|
![]()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這是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總結。自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提“美麗中國”、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來,習近平在國內外多個場合就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發表過多次重要講話。
讓山川林木蔥郁,讓大地遍染綠色,讓天空湛藍清新,讓河湖魚翔淺底,讓草原牧歌歡唱……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美好藍圖,也是實現永續發展的根本要求。當前,只有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才能有效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在經濟社會長遠發展中占據主動和有利位置。 綠色發展,就是求得發展質量,尤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依靠的環境與資源,為中國今后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實現持續和可持續發展,為實現更加良性的循環式發展,擁有充足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提供可以依賴的重要條件,諸如前人遺產的可繼承性、可依賴性和可應用性,環境的優良性和可承載性,生態的平衡性和互促性,資源的富足性和可利用性等等。綠色發展,不是給后人留下一個爛攤子,而是給后人留下豐富而寶貴文化遺產;不是給后人留下環境惡劣、資源枯竭,而是給后人留下藍天秀水與清潔空氣,留下源源不斷的寶貴資源……這就是綠色發展的全部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戰略謀劃,著力創新發展理念,大力建設生態文明,在國內外多個場合就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發表重要講話,引領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奮勇前行。 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雖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我們的承諾。 ——習近平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2015年11月30日 11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敝腥A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雖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我們的承諾。 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多年來,中國政府認真落實氣候變化領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諾,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為加大支持力度,中國在今年9月宣布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國將于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繼續推進清潔能源、防災減災、生態保護、氣候適應型農業、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并幫助他們提高融資能力。 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形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新貢獻。 ——習近平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 2015年11月7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7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題為《深化合作伙伴關系共建亞洲美好家園》的重要演講。習近平指出,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們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堅持創新發展,就是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堅持協調發展,就是要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堅持開放發展,就是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我們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 ——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 2015年9月28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我們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我們要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這方面,中國責無旁貸,將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我們敦促發達國家承擔歷史性責任,兌現減排承諾,并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目標責任,推進清潔生產,擴大綠色植被,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強調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 7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省長蔣超良陪同下,來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長春市,深入農村、企業,深入廣大干部群眾,就振興東北等地區老工業基地、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考察。 調研時習近平強調,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要一以貫之抓,同時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要在新形勢下、新起點上開始新征程。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擴大基礎設施建設。要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激發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要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努力形成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目標責任,推進清潔生產,擴大綠色植被,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要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把提出的行動計劃扎扎實實落實到行動上,實現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 ——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時調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 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陳敏爾陪同下,來到遵義、貴陽和貴安新區,深入農村、企業、學校、園區、紅色教育基地,就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考察。 習近平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要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新特點新要求,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性戰略調整,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要加快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聯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產業發展融合化。要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把提出的行動計劃扎扎實實落實到行動上,實現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 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發展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習近平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 2015年5月27日 習近平5月27日在浙江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習近平指出,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既是理念又是舉措,務必政策到位、落實到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積極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 ——習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時強調 2015年1月19至21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5年1月19-21日在云南考察工作,習近平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并沒有改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一國際地位。一定要牢牢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動搖,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在提高創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開放上下功夫,扎扎實實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子來。 習近平指出,要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堅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注重把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戰略任務來抓,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壞了,而是要把它保護得更好。 ——習近平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2014年3月7日 2014年3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的審議。習近平在肯定貴州省一年來工作后指出,經過這么多年一屆接著一屆持續努力,貴州已經進入后發趕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階段。要創新發展思路,發揮后發優勢。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壞了,而是要把它保護得更好。要樹立正確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要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把扶貧開發工作抓緊抓緊再抓緊、做實做實再做實,真正使貧困地區群眾不斷得到真實惠。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 2013年9月7日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習近平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大計。中國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中國明確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接受懲罰。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2013年5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第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習近平指出,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要堅定不移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一個國家的興衰取決于這個國家能否跟隨人類文明發展的潮流,占領人類文明高地,當前,中國開始進入民族復興加快推進時期,人類文明開始進入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換時期。要利用后發優勢,在現有工業文明基礎上,通過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和生態強國,為民族振興和崛起奠定堅實的文明基礎,從新的文明中吸取強勁的民族復興動能。建設生態文明和生態強國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
|
上一篇:污水處理技術篇:五種典型的工藝 | 下一篇:國內污水處理行業現狀分析 |